经过中华帝国三大政党的表态,英国议会认为中美两国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足以证明中华帝国无心插手欧洲事务,不会以英国为敌,中华帝国的敌人是美国,因此英国议会认为,既然他们可以跟法国和俄国这两个几百年的敌人成为盟友,那么也可以原谅中华帝国曾经对英国的伤害。
部分英国议员指着联合内阁被中华帝国吓怕了,卑躬屈膝的当奴才,但是联合内阁反驳说:“我们发动鸦片战争也曾经给中华帝国造成半个世纪的伤害,相比较而言,中华帝国报复我们一次也是值得理解的。如今中英两国彻底解决了不平等条约和领土主权带来的争端,只要双方和平共处,未来中英关系将会更好。”
英国联合内阁的表态,实际上是安抚中华帝国,他们不希望英国内部的[***]声音刺激中华帝国插手欧洲事务。只要中华帝国不插手欧洲事务,那么英国政斧就可以忘记中英仇恨。
当然,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英国这样做也是正确的,得到英国议会大多数议员们的支持。
就这样,英国政斧相信中华帝国不会插手欧洲事务,因此英国海军的作战目标也就不再以中华帝国海军为主要竞争对手,而是放在德国海军身上。所以,英国海军部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装甲不已中华帝国汉武大帝级为作战对象,所以当初的14英寸装甲被进一步削减为13英寸。防护方面重点增强要害部位的装甲。
当然,英国人削减装甲已经不是这一次了,英国的任何一款战列舰,其装甲都是跟主炮口径不对应的,比主炮口径小得多。
英国人这样做,主要是英国海军喜欢高航速带来的战术机动能力,他们认为海战中,只有速度比对方快,那么才可以抢占有利的射击阵位,才可以压制对手。所以英国的这种思想导致英国海军的战列舰都有装甲比别国同级别战列舰的装甲薄的特点。
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她是英国首批全部以燃油锅炉为动力的战列舰,不仅有助于航速提高,燃料补给十分简便,其最高航速已经接近英国海军早期建造的战列巡洋舰,达到25.5节,由此英国海军在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之间又加入了一个新名词,称为“高速战列舰”。
伊丽莎白女王级采用长艏楼船型,16门6英寸口径副炮安装在舰体艏楼和舰体后部,伊丽莎白女王号试航时发现舰体后部两舷的4门副炮位置较低(炮位比其他副炮降低一层甲板),高速航行时因受到海浪的影响无法使用,随即撤装。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无论是火力、航速还是防御装甲都比之前建造的无畏级战列舰有显著的提高。
伊丽莎白女王级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1910年5月21曰开工。同级舰4艘:伊丽莎白女王号(hmsqueenelizabeth)、厌战号(hmswarspite)、巴勒姆号(hmsbarham)、勇士号(hmsvaliant)。
原本英国议会认为,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设计航速已经达到了25.5节,传统的战列巡洋舰的航速已经没有优势了,因此英国议会本想取消在伊丽莎白女王级基础上改进战列巡洋舰的计划。不过,海军大臣丘吉尔坚决反对,他时刻记着当年在开普敦时,中华帝国大西洋舰队的战列巡洋舰封锁英国补给线给英国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战略被动,尽管中英关系已经改善了,但是丘吉尔是个记仇的主儿,他认为中华帝国从来都不按照常理出牌,必须要防着他们,因此继续建造战列巡洋舰,只要把战巡的航速提高至31节以上,那么就可以拉开跟快速战列舰的差距了。另外,丘吉尔认为,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严格上算不得一级战列舰,只能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为她的装甲并非安装该级所需的15英寸的战列舰装甲,如果她安装15英寸装甲的话,速度根本达不到25.5节,能有22节就不错了,所以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出现,不能说明战列巡洋舰过时了。
丘吉尔的解释得到了海军部的支持,英国议会的议员们也认为虽然不把中华帝国当中头号敌人了,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中英大西洋海战的一边倒屠杀事件,英国议会最终批准了丘吉尔的战列巡洋舰计划。
于是英国海军便开工建造四艘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依然是按照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降低装甲增加锅炉使得声望级战列巡洋舰的航速达到了31节,但是英国海军因为蒸汽轮机技术还达不到要求,为了保证这个航速,不得不大幅度削减装甲厚度,最终只有228毫米,比老式的大型装甲巡洋舰的装甲还薄,成为该级战列巡洋舰的致命弱点。
德国海军的间谍截获了英国海军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声望级战列巡洋舰的计划后,立即展开应对之策。
1910年间,德国《1910年海军法案》规定,德国海军将开工建造四艘巴伐利亚级超神弓战列舰,以应对英国开工建造的四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双联装主炮炮塔采用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同的船体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背负式的布局。设计了坚固的三脚桅,桅楼上设立射击指挥仪。巴伐利亚级侧重防护能力,其舷侧和水平装甲厚度都超过英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装甲总重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多出约1000吨,而且防护范围更为全面。
原本担心战时巴库的石油被俄国禁运,英国封锁海上交通线,使得德国的油轮无法将美国和波斯湾的石油运回德国,因此德国海军将该级舰动力系统全部使用燃煤型锅炉。然而,随着中华帝国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里租界了科威特和伊拉克地区之后,陆续在这两个地区开采出来大量的石油。中华帝国暗中向德国透露,一旦爆发战争,中华帝国将会从海路和陆路分别向德国供应原油或者成品油的。
当然,中华帝国是唯恐世界不乱,生怕德国不敢开战而不得不将这个秘密告诉给德国政斧。德国政斧得到中华帝国的保证后,决定让中华帝国入股巴格达铁路,一方面可以通过陆路从中华帝国的科威特、巴格达的石油区运输石油回德国,另一方面巴格达铁路如果完全由德国控股的话,那么很可能在战时会找到协约国的攻击和破坏。而德国一心想把中华帝国拖下水,加入同盟国行列,因此德国将巴格达铁路项目股份转让给中华帝国。一旦协约国攻击这条铁路,那么就等于向中华帝国宣战。如果协约国忌惮中华帝国而不敢攻击这条铁路,那么德国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获得来自中华帝国的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补给,英国海军的封锁也就对德国没有作用了。
中华帝国政斧当然明白德国人的算盘,帝国皇帝王辰浩一直谋划着一旦欧洲爆发大战,中华帝国将如何同时向协约国和同盟国出口军火和各种战略物资。
王辰浩的心里很清楚,美国的快速强大,变成21世界的超级强国,其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所致。如此王辰浩的战略目的已经很明显了,他跟美国展开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一方面拖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中华帝国获得的英国海外殖民地正好构成对美国的海上岛链封锁线(从美国西部开始,太平洋的白令海峡、威克岛基地、关岛基地、加罗林群岛基地、巴拿马湾基地,到美国南部的巴拿马运河要塞、加勒比海的牙买加基地、维京群岛基地、波多黎各基地,再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基地),所有的基地像一个u型的包围圈,将美国大陆兜了起来,将阻止美国向欧洲输出军火和战略物资。
而另一方面,中华帝国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快速将中国的物资运到大西洋上卖给协约国,从波斯湾可以通过巴格达铁路将物资卖给同盟国。当初美国只是向协约国大规模出口物资,如今中华帝国同时向协约国和同盟国一块出口物资,赚得的钱肯定比美国多得多,等到一战结束时,中华帝国肯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和工业强国。
这是王辰浩的战略打算,中华帝国内阁遵循王辰浩的旨意,同意购买德国的巴格达铁路股份,并负责在两年内修建完成最后一段铁路项目。
不过,中华帝国政斧知道德国人的阴谋,所以自然要狠狠地宰德国人一刀了。
经过一系列谈判,德国人要价9000万元龙币,但中华帝国最终只答应给德国3000万元,而且不是现金支付,而是向德国出口100万桶石油。
德国很郁闷,碰上中华帝国流氓式的谈判,只能选择挨宰。因为德国实在太需要这条陆路铁路开通了,更要确保这条铁路的安全。同时,德国还得从中华帝国进口大量的海军先进装备,否则德国的超神弓型战舰根本无法跟英国的同类无畏型战舰抗衡,因此德国政斧快速了同意了。
这样,中华帝国获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全部股份,并立即开工建设最后1万公里铁路项目,计划在1911年底完工,1912年实现通车。德国政斧相信中华帝国的铁路修建能力,因为中华帝国的庞大工业能力和技术,使得中华帝国已经完成国内42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成为世界第二铁路大国(美国52万公里)。
(未完待续)